禽流感的啟示


今年3月底,大陸衛生當局公佈長三角地區發現3起人類感染H7N9的病例,之後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在上海、安徽、江蘇,北京、河南等地接續傳出百餘個禽流感確定病例以及部分患者不治的消息;日前,連台灣也出現了第一個病例!使得兩岸社會同時都透露出惶惶不安的氣氛。此次H7N9病毒不同於過去的禽流感,乃在於其病毒經過基因交換,開始適應人類或與人類相近動物的體溫而進行繁殖,換句話說,疫情若無法有效壓制,危害可能比過去更為嚴重。

焦慮的人們在不斷追問:為什麼這些變種的新世紀病毒不斷重複出現?而又為什麼獨獨選在生活水準相對低下的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大陸頻頻發生?古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難道說天下的黃炎子孫俱非善類,所以累遭天譴?當然不是,一般的說法總歸咎於大陸地區公共衛生的觀念不足和設備粗陋。不過,權威人士則認為,最值得正視的潛在危機還是隱藏在人類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的漠視心態與不自覺的破壞行為之中。

近幾年,愈來愈多的公共衛生專家表示,環境破壞與生態惡化等原因,會加速SARS、禽流感等新興病毒及傳染病的出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更進一步指出,全球暖化使得許多病毒和病毒宿主變得更為活躍,部分絕跡的傳染疾病紛紛再度萌生,而城市的過度發展亦導致森林與河流生態系統被毀壞,形成蚊蠅大量滋生和繁衍的溫床,再再都是令人心驚的警語。復以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和都市化飆速發展的階段,大城市居民密集,人際接觸頻仍最容易受到病毒侵襲,也更具傳播威力,使疾病一旦擴散後會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此外,人類自脫離茹毛飲血的年代後,就孜孜於追求美食以滿足味蕾的快感,越是稀有的珍禽異獸,如魚翅、燕窩、熊掌等等食材越受饕客的喜愛,相因成習之後,自然對生態的平衡造成傷害;另由於國人嗜食時鮮,樂於活宰現吃,故人畜密切接觸,也成為疫病傳播的要徑。據報載,以板鴨聞名於世的南京地區,一年加工銷售的鴨子就有1億隻,大大小小生產加工鴨子的企業有100多家。然而,由於大陸養殖業通常運營規模小、生產水準低、衛生條件差,各種排放物還會造成空氣、水源和土壤污染,再加上某些黑心養殖者隨處丟棄病死禽,也成為公共環境衛生的重要隱患。綜而述之,在禽流感疫源當中,雖含有不可控制的天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為的影響。

清明過後,本是大家心目中桃紅柳綠的迎春時節,卻先後自世界各地傳來釀成重大傷亡的天災與人禍:美東波士頓的恐怖爆炸案、四川雅安的七級大地震、孟加拉的大樓崩塌慘劇,每一件都造成眾多無辜平民遭殃,一時之間,不禁讓人們暫時掙脫對於禽鳥的驚懼情緒,轉而陷入了另ㄧ個面對「生命無常」的深重感喟之中。

在傳統上,中國人向來敬天而懷德,懂得如何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謙卑。然而,隨著時代的愈進步,科學的愈昌明,人們似乎淡忘了祖先的戒律,也忽略了天人之間的分際,每每為了滿足本身的權利或財富欲求而挑起紛爭,造成生命的損失;抑或以鄰為壑,恣意掠奪自然資源,導致山河變色,災民流離失所的悲劇。可以預見的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若不能從懲罰性的苦難中擷取教訓而改正之,在未來的日子裡,地球上的災變仍將接踵而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