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 趙怡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紀念日,整個大陸薄海騰歡,從中央到地方,大小慶典活動此起彼落,令人目不暇給,其中最受廣大人民矚目的應該算是《建黨偉業》這部大堆頭的節慶宣傳電影了。
故事從辛亥革命開頭,說到1921年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這短短10年間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整個結構大體上是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共產黨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的。本片的演員陣容壯盛,除了吳宇森、周潤發、劉德華、趙本山、范冰冰等老牌大明星之外,還包括中生代的演員劉燁、馮遠征、張嘉譯等人也紛紛登場,就連俄羅斯著名男高音Vitas都來軋上一角,可謂漪歟盛哉!
耗資千萬、動用龐大資源拍這麼一部黨慶歷史片,不消說著眼是在宣傳,而片中中國共產黨創黨先驅們英武的身影和忠勇的事蹟也的確令人望之動容;可有趣的是,身旁幾位年輕朋友立即的觀後心得卻是:「真想不到在民初北洋軍閥的政權下,人民居然能擁有公開集會、言論和出版的自由」!可不是嘛,連歷史課本裡被寫的如此猥瑣不堪的袁世凱、段祺瑞、張勳之流,竟然也都在高舉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大旗的知識份子和追隨其後的工農兵群眾同聲討伐之下,為之羞愧難當、慚惶不安而進退失據呢!或許,正是基於如許的時空背景,那場震爍中外,影響近代中國人思想至大且深的五四運動才得以波瀾壯闊地展開。再看看隨後大半個世紀的中國,無論國共二黨,不分海峽兩岸,反而都在長期軍事戒嚴下,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人民伸張正義和倡言異議的自由權。台灣社會,是相對幸運的,它早期受到新敗的國民黨在「痛定思痛」之餘推出一連串改造措施之便,後期又獲得經濟起飛、政治革新成功經驗的洗禮,終於促成基本人權的大幅鬆綁,此一成果實屬得來不易;至於大陸,由於「解放」之後接續不斷的政治鬥爭和路線偏差的社經運動延後了改革開放的時機,故而此時儘管整個國家在快速崛起,政府對於人民自由權的保障,尚處在緩步改善的階段。也難怪80後的孩子們在走出戲院的一刻會發出「今不如昔」的疑義與喟嘆!
歷史,就如大江之向東,浩浩蕩蕩,奔流而去,永不回頭;所以後人讀歷史,在悠然神往之外,總是感慨、低迴不已!我在想:如果一百年前沒有中山革命或沒有辛亥起義,中國會變成怎樣?當初若沒有軍閥稱帝或沒有列強割據,中國又將如何?沒有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甚至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我們此刻又身在何處?乍看上去,似乎近代的中國總是因禍而得福,否極而泰來的; 甚至於大家儘可以自我陶醉地進一步認為,國共之爭雖然導致兩岸分治一甲子,卻因而先後成就了今天自由繁榮的台灣寶島和明日行將威震全球的中國強權!倘若真作如此想,那這一代的中國人將何以面對由於黨派內鬥、兵連禍結、社禝塗炭而被慘遭殺害或無辜犧牲的千千萬萬上一代中國人? 畢竟,人類的生命是至高無上的價值,而戰爭卻是毀滅生命的最殘酷手段!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歷史縱然回不了頭,卻點燃了一把火炬,總能為後來者照亮前路的方向....。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部片子對共產黨固然大肆頌揚了一番,但顯然並未就昔時國民黨人的所作所為嚴加批判或貶損,倒是把國仇家恥的罪過泰半歸咎於北洋軍閥的顢頇腐敗了。這一段史料的論述,究竟是電影製作單位以忠實呈現歷史真相的態度還給了國民黨一個公道呢?抑或是基於現實政治情勢的考量所「出台」的另一項精心策劃的「惠台」措施呢? 無法妄加揣測—也許兩者都有那麼一點兒吧!〈7/5於上海旅次〉
2011/07/05 人間福報 人間百年筆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